最受歡迎的湯姆熊歡樂世界,在高雄大立百貨成立了
專屬0~10歲幼兒親子同樂的遊戲空間『湯姆貝貝親子樂園』。
湯姆貝貝打造明亮、舒適、安全的親子空間,
以親子共學、安心保證、探索學習、健康活力為主軸,
強調適合小小孩遊玩的親子快樂天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營業時間:11:00~20:00
電話: (07) 215 9902
地址: 高雄市前金區五福三路59號12F
最受歡迎的湯姆熊歡樂世界,在高雄大立百貨成立了
專屬0~10歲幼兒親子同樂的遊戲空間『湯姆貝貝親子樂園』。
湯姆貝貝打造明亮、舒適、安全的親子空間,
以親子共學、安心保證、探索學習、健康活力為主軸,
強調適合小小孩遊玩的親子快樂天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營業時間:11:00~20:00
電話: (07) 215 9902
地址: 高雄市前金區五福三路59號12F
號外!號外!
喜歡恐龍的小朋友們有福了 ♥
高雄的凱旋高空侏儸紀公園裡有著各式各樣的恐龍
每隻都生動又逼真
有許多喜歡恐龍的孩子們來過就吵著不想回家
要繼續留下來跟恐龍玩呢!
-------------------
可別以為只有恐龍
喜歡高空尋求刺激的大人們
凱旋高空侏儸紀樂園也有許多刺激有趣的活動
五層樓高的自由落體
無重力人體雲霄飛車
極限山訓探險
歡迎熱愛冒險勇於挑戰的朋友們來玩!
地址:高雄市凱旋四路758號
營業時間:下午2點至晚上10點
以上資訊轉載自 >>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aisyuanJurassicPark/
夢想村五月份DIY手作課程「我的超人媽咪」
準備好和媽咪與寶貝們度過美好的母親節♥
♥
♥
愛媽咪不嫌晚,甜蜜大聲說!
親子共同製作可愛的歡樂蛋糕棒 🍭
自己動手捏出媽咪模樣!創意又溫馨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母親節遠東百貨寶慶店特別活動
亞尼克親子DIY課程
5/7(日)15:00、17:00 二樓中庭
動動手報名去 🔜 https://goo.gl/nPS0qJ
詳情可撥打門市電話 📞 (02)2370-2036
※填寫完報名詢問表(不代表完成報名),請等待專人回電通知喔!※
🏠上課門市🏠
🔹遠百寶慶店 遠東百貨2樓
🏠門市資訊🏠
台北市中正區寶慶路32號1樓
(02) 2370-2036
什麼是妊娠糖尿病?
就是指在懷孕時才發生的一種糖尿病,所有孕婦中約2%到7%會罹患此病,所以它是影響孕婦健康最多的一種疾病。1999年的研究報告,針對3年來的全國全面性的篩檢,發現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是2.03%。但隨著年齡的增加,發生率也會跟著增加,40歲以上的孕婦,發生率可高達35.4%。
當我們吃進食物之後,會消化成為『葡萄糖』,葡萄糖是我們身體細胞所能運用的最基本的能量單位,就像汽車要行進,必須加汽油一般,葡萄糖就是身體的燃料。但葡萄糖要進到細胞時,需要胰島素的幫忙,就像加汽油前,必須先將加油孔打開,胰島素就是開加油孔的鑰匙。懷孕的時候,準媽咪體內多了個胎兒,為了胎兒的營養,胎盤就產生了一些賀爾蒙,干擾胰島素的作用,使得準媽咪的血糖升高,如此可以提供給胎兒更多的養分。在胰臟功能正常的準媽咪體內,就會相對產生更多的胰島素,來因應這個狀況;但妊娠糖尿病的準媽咪,就無法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,而導致血糖值升高,並且隨著胎兒長大、胎盤的增大,干擾的情形加劇,血糖就逐漸上升,這就是為什麼篩檢糖尿病會訂在24至28週之間檢查,因為懷孕初期的胎盤較小、干擾較少,不會嚴重到血糖發生異常的程度。寶寶出生之後,胎盤一離開母體,干擾胰島素的作用立刻減少,血糖會立刻回到正常值。但下次懷孕,仍有很大的機會再次得到妊娠糖尿病,將來年紀漸長,也會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。
妊娠糖尿病會有什麼症狀?
通常沒有症狀;但如果血糖高到一定的程度,就會出現和一般糖尿病相同的『三多』:多吃、多喝、多尿!可是準媽咪在肚子愈來愈大之後,好像多少都會有這『三多』,有時很難與妊娠糖尿病區分!所以不要因為沒有『三多』就以為沒有妊娠糖尿病,或是因有『三多』就擔心已經糖尿病了,一切還是以檢查結果來論斷。
如何檢查、診斷呢?
目前國內的作法是全面篩檢,也就是每一個準媽咪在懷孕到24至28週之間,實施50公克的口服葡萄糖篩檢法,服用後一小時,檢驗血糖值,若高於140mg/dl,代表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患者,須進一步檢驗100公克的葡萄糖耐性試驗,來確認是否已經成為妊娠糖尿病的患者。若這次篩檢正常,但屬於高危險族群,那麼在32至34週應該再篩檢一次。或者產檢時發現胎兒過大,也應再做一次100公克的葡萄糖耐性試驗,以免部份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懷孕週數較大,胎盤更大時,才出現血糖異常的現象。歐美也有部份醫師主張只對高危險族群篩檢,但研究發現這樣會漏掉大約37%到50%的病患。所謂的高危險群包括:有糖尿病家族史、孕期反覆的出現尿糖、年齡超過25歲、肥胖(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)、不明原因的反覆流產、曾生過巨嬰、死胎、胎兒畸型、本次產檢發現胎兒過大、羊水過多、特殊族群(黑人、西班牙裔、美國印地安人、亞洲人),所以全面篩檢較適合我國的情況。
罹患妊娠糖尿病會有什麼影響?
對寶寶的影響:
對準媽咪的影響:
作者: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呂衍孟
出處:臺安醫訊第150期
|
預防嬰兒猝死 「仰睡為首要」! 給寶寶安全睡眠環境
許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素,所謂嬰兒猝死症候群,就是指:「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,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、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」。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,1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採取「仰睡」姿勢,以排除側睡或趴睡可能會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。
嬰兒猝死 三年奪百命 趴睡易導致猝死
根據衛生福利部102年至104年死因統計,3年內共有110條小生命因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而來不及長大,且發生高峰在寶寶1至2個月大時。有些家長擔心寶寶仰睡時,如果嗆奶會有窒息風險,或認為仰睡會影響頭型,而讓孩子側睡或趴睡。事實上仰睡並不會增加寶寶嗆奶的機會,家長無需擔心,反而因為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,趴睡容易導致嬰兒窒息等事故,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;而側睡,則是因為容易翻身成趴睡,亦不建議。
給寶寶安全睡眠環境 降低嬰兒猝死風險
為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風險,國民健康署已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實證建議,並徵詢國內專家及相關專業醫學會意見於兒童健康手冊中放入「新生兒照顧錦囊-安全睡眠環境」(如附件)及「嬰兒猝死症預防有訣竅」內容,此手冊於寶寶出生時即發送,提供家長、褓姆、祖父母及主要照顧者於居家進行營造寶寶安全睡眠環境檢視之參考。除每次應仰睡外,還有其他預防嬰兒猝死的安全睡眠環境,特整理如下:
1.嬰兒不與他人同床而睡:寶寶與他人同床而睡也是危險因素之一,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,都建議要「同室不同床」。
2.確認無任何東西蓋住嬰兒頭部:如使用毛巾被或毛毯時,應將嬰兒裹至胸部,並將手臂露出,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。
3.嬰兒床表面必須堅實,不可有鬆軟物件,如枕頭、填充玩具等;且勿讓嬰兒睡在沙發、椅子、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。
4.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的嬰兒睡衣。
5.避免環境過熱,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。無空調設備時,宜注意通風。
6.無菸環境,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。
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,為讓每個小生命都能順利長大,請父母、祖父母或保母等在照顧嬰兒時,要注意嬰兒的睡眠空間是否安全,多些注意,就可以減少嬰兒猝死帶來的遺憾。有關兒童健康手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(http://ppt.cc/PJFMw)下載使用,或撥打全國免付費孕產關懷諮詢專線(0800-870-870)諮詢。
一) 水痘(Varicella)
1. 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 [VZV])所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,初期(紅疹出現前1–2天)包含輕微發燒(37.5–39℃)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、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,之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,逐漸發展成紅丘疹、水泡疹、膿泡疹而後結痂,由臉、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,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,最後留下粒狀痂皮(通常約於二至四星期內痊癒)。
2. 曾施打過疫苗者仍可能罹患水痘,接種疫苗42天後仍感染野生株水痘稱之為「疫苗失敗的感染(Breakthrough Infection )」,其病程較短(4–6天)、水疱數約50顆以下且症狀表現溫和,突破感染患者的傳染力約為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的1/3,惟曾接種過水痘疫苗者仍有25%至30%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水痘症狀,若水疱多於50處,則傳染力與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相似,罹病期間仍應與他人區隔,不宜忽視。
(二) 水痘併發症(Complications of Varicella):
1. 小於1歲之嬰兒、孕婦、成人及免疫缺陷者(例:患有嚴重疾病如癌症、免疫缺陷與不全者、正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者)若罹患水痘為水痘併發症之高危險群。
2. 水痘併發症包含繼發性細菌感染(例如蜂窩組織炎、壞死性筋膜炎、敗血症、中毒性休克徵候群)、肺炎、腦炎、小腦性共濟失調、雷氏綜合症候群(Reye’s Syndrome)及死亡等。
3. 水痘併發症的致死原因,在成人以原發性肺炎,小孩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。對於某些特殊的患者,如白血病孩童和新生兒,則致死率高達5%至10%。
(三) 新生兒水痘帶狀泡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)感染
1. 先天性水痘症候群(Congenital Varicella Syndrome):懷孕20週前感染水痘之母親所生下之嬰兒,出現低體重、瘢痕性的皮膚病變
(Cicatricial skin lesions in a dermatomal distribution )、眼睛缺陷、四肢發育不全、中樞神經異常等先天性新生兒水痘症狀稱之。此症並不常見,發生率極低約在0.4%-2%間。
2. 新生兒水痘(Neonatal Varicella):
(1) 分娩前5天至後2天感染到水痘病毒的母親所產下的新生兒在出生後5-10天左右出現新生兒水痘症狀,又稱「周產期水痘」(Perinatal Varicella),由於母體沒有足夠時間產生抗體可以運送到胎兒體內保護胎兒有關。其危險性和致死率可達25-30%。
(2) 若新生兒於出生後10-28天才罹患水痘,症狀通常較周產期水痘輕微。
(3) 院內感染也可能是新生兒水痘的感染源之一。
3. 嬰幼兒期帶狀疱疹:母親於懷孕期間曾感染水痘,其嬰兒即有可能發生此症,除了分布在神經皮節的帶狀疱疹外,身體其他部位並出現水痘樣的皮疹。
(四) 帶狀疱疹(Herpes Zoster):
在水痘復原之後藉潛伏於寄主的神經節中,以避免被免疫系統摧毀。當宿主免疫力減弱時,病毒便會活化並沿著其分布的神經皮節散布,造成帶狀疱疹,俗稱皮蛇(shingles)。而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亦相當惱人。
疾病資訊:
傳播方式:
(一) 水痘主要是經由皮膚直接接觸、飛沫或空氣傳染,接觸到得帶狀疱疹患者之水疱,也可以造成傳染。此外,也可被經由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。痂皮則不具傳染性。
(二) 此症是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,特別是在發疹早期,根據研究顯示其家庭二次侵襲率高達85%-90%。
潛伏期:
2~3週,一般為13~17天。
發病症狀:
1. 水痘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 [VZV])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,初期(紅疹出現前1–2天)包含輕微發燒(℃)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、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,之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,漸發展成紅丘疹、水泡疹、膿泡疹而後結痂,由臉、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,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,最後留下粒狀痂皮(通常約於二至四星期內痊癒)。
2. 曾施打過疫苗者仍可能罹患水痘,接種疫苗42天後仍感染野生株水痘稱之為「疫苗失敗的感染(Breakthrough Infection )」,其病程較短(4–6天)、水疱數約50顆以下且症狀表現溫和,突破感染患者的傳染力約為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的1/3,惟曾接種過水痘疫苗者仍有25%至30%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水痘症狀,若水疱多於50處,則傳染力與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相似,罹病期間仍應與他人區隔,不宜忽視。
3. 水痘併發症包含繼發性細菌感染(例如蜂窩組織炎、壞死性筋膜炎、敗血症、中毒性休克徵候群)、肺炎、腦炎、小腦性共濟失調、雷氏綜合症候群(Reye’s Syndrome)及死亡等。
預防症狀:
1.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水痘疫苗。
2.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。
2.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。
3.保持雙手清潔,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。
4.患者應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。
治療方法與醫療資訊:
目前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水痘或帶狀疱疹,雖然絕大部份病患都不會引起併發症,但若家中兒童出現紅疹或水泡等病徵,請立即就醫治療。
預防接種建議:
1.常規接種
自2004年1月1日起,政府提供2003年1月以後出生且年滿12個月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一劑水痘疫苗。
2.自費接種
出生滿12個月至未滿13歲,評估之前無疫苗接種史者,可接種一劑,13歲以上無疫苗接種史者則接種二劑,間隔4~8週。
3.建議暴露前預防接種族群
(1)可能親密接觸高危險族群者(醫療工作人員、家中有免疫缺陷成員者 )。
(2)就學及工作環境有可能容易傳播水痘病毒者(軍營、幼兒園、學校、機構 )。
(3)育齡婦女懷孕前一個月。
(4)旅遊或國際商務人員。
資料轉
今晚,從女兒的房間傳來朗誦英文的聲音,是非常順暢的語調,像是一位外國小孩在喃喃低語,吟唱著她的快樂時光。回想半年前,讓孩子照著英文故事書念,是多麼不流利且斷斷續續,彷彿像個機器人在回答指令般,是生硬毫無情感的;在這段學習過程中, 女兒充滿了挫折、無奈與傷心,做爸爸的我是又急又氣但又萬般不捨與疼惜。然而,許多父母都十分明瞭「英語力」在孩子未來的人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是不可或缺的能力,放棄這份能力的培養,是否對孩子的將來會造成衝擊呢?實在令家長左右為難。
曾經有人說:「孩子的學習,必須擺在適當的位置。」,女兒現今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她呢?就像一粒稻米種子若放在土壤肥沃的環境再使用適合的栽種方式,它必定會成為飽滿的稻禾;反之,這粒稻米種子若飄到嚴酷的沙漠荒地,不知道它是否依然可以稻穗滿滿呢?女兒換了新的學習環境和新的教學方式,對她而言像是擺到適當的地方,給她一些時間,她果然回報我們飽滿的果實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,父母必須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及能力分析,替孩子找到適合的位置,而不是非常主觀地否定孩子的一切。「擺在適當的位置」是人生哲學,就像盆栽擺設須從不同的面向進行分析與評估,才能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。因此,所謂「適當的位置」是經過對孩子能力的了解和對環境的多面向剖析,最後得到的答案。
「擺在適當的位置」,這份技巧是需要不斷的學習,無法憑空揣測,而且也需要長時間觀察事物的演進和掌握事物的脈動。因此,孩子的學習是「動態的」,並非一成不變,而且常會遇到瓶頸,為人父母須適時幫孩子找到適當的位置,讓他們得以在肥沃土壤上順利成長茁壯。
作者:臺安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王和順
出處:臺安醫訊第189期
家中有小小孩的家長們注意囉!因應國際B型肝炎疫苗產能不足,疾病管制署宣布,今(106)年5月1日起,出生滿6個月嬰幼兒應接種的第3劑B型肝炎疫苗及五合一疫苗,將暫時以六合一疫苗的形式取代;另針對嬰幼兒第4劑五合一疫苗接種時程,將同步由目前的「出生滿27個月」調回「出生滿18個月」,請家長們務必按時帶小寶貝接種疫苗,以確保健康。
疾管署表示,由於國際B型肝炎疫苗製造廠產能無法充足穩定供貨,為使國內嬰幼兒於出生及滿1個月能按時程完成單價型B型肝炎疫苗常規接種,確保免疫力,經疾管署積極爭取,購得六合一疫苗(即五合一疫苗加B肝疫苗),自今年5月1日起,將取代嬰幼兒於出生滿6個月應接種的第3劑B肝疫苗及五合一疫苗,預估實施至明(107)年7月。
另因應全球五合一疫苗供需失衡,國內供貨量緊縮,自103年1月1日起,依據我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決議,將五合一疫苗第4劑由出生滿18個月調整至出生滿27個月接種。經疾管署不斷尋求貨源,目前國內五合一疫苗供貨漸趨穩定,加上爭取到六合一疫苗,可充足供應幼兒五合一疫苗接種需求。為使幼兒能及早獲得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傳染病之完整免疫力,自今年5月1日起,五合一疫苗第4劑的接種年齡將回復為出生滿18個月就能接種,提醒家長家中如有已滿18個月但尚未接種第4劑五合一疫苗的幼兒,請儘速攜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。
本週適逢世界衛生組織(WHO)訂定的「預防接種週(World Immunization Week)」,疾管署再次呼籲,家長應把握機會按時帶家中小寶貝接種常規疫苗,以提升幼童保護力,降低感染及疫病傳播的風險。如有相關疑問,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「預防接種專區」(http://www.cdc.gov.tw),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(或0800-001922)洽詢。
資料轉自:疾病管制署
依據董氏基金會資料顯示,台灣學童飲食已朝向高蛋白、高鹽分、高脂肪、低纖維、低鈣飲食,也就是說飲食型態如同大人,喜好大魚大肉、高油脂及重口味的烹調方式、少攝取蔬果。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,會影響學童生長、學習狀況,並有可能導致慢性疾病,如: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。此外家長的飲食行為、家長關懷式飲食教養行為是影響兒童飲食行為的重要因素,這些說明了孩童的飲食健康程度與家長、照顧者有關,如從小就奠定了健康飲食行為,不僅學習力甚至記憶力都能提升。如何破除飲食危機,首當重要,應家人一同來改變飲食習慣。
早餐是活力來源
根據調查發現8 成學童有吃早餐,但都選擇高糖、高油、高鹽分的搭配,如:奶茶或調味乳配上蛋餅(淋上油膏)、火腿肉鬆三明治、夾料麵包、熱狗麵包.. 等。想要擁有頭腦好、學習力強,應該牛奶配香蕉加里肌肉三明治、豆漿搭配饅頭夾蛋或三角飯糰,其實最棒的組合是:牛奶豆漿或配上什錦穀片再放入水果丁,不僅增加鈣質、纖維質、礦物質攝取,少了鹽分、油份。如果來不及吃早餐的學童,不妨替準備保久乳(需乳蛋白質>3% 以上)及香蕉,讓學童最慢在第二堂下課時吃完,以避免學習力下降。
破解外食危機
近期國民營養調查也顯示學童每日鈉攝取含量比成人高,甚至超過成人建議量2400毫克的1.5~2倍。此外動物實驗證實鹽分攝取過多,恐怕引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,亦會妨礙鋅的吸收、影響智力發展、導致鈣質流失,影響成長發育。平面媒體測試市面上人氣便當時發現,熱量、鈉、脂肪含量破表,因為多油炸肉類,加上加工食品及榨菜、酸菜當配菜。為了下一代健康,晚餐應健康搭配,如替孩童選用便當,配菜均以蔬菜類為主,不要香腸、雞捲等加工食材;主菜應多選用天然素材或烹調清淡魚類優於其他葷食,不妨再自行多煮一鍋什錦蔬菜湯(多運用海菜、菇類、十字花科蔬菜、牛蕃茄等)一同搭配便當,才能增加纖維質、鈣質攝取。選用小吃攤,勿以炒飯或炒麵一盤當晚餐,應以湯麵搭配一盤豆干及海帶或切一盤瘦肉配燙青菜,才能少油飲食,此外滷過的小菜勿再淋上油膏,避免小孩從小養成重口味習慣。選用速食店當正餐,就應該放棄薯條及可樂的搭配,改以鮮奶及新鮮水果或生菜沙拉搭配,才能滿足小孩口慾之下兼顧健康。其實最不好的搭配就是義大利麵或焗烤飯或披薩,不僅缺乏蔬菜外,鹽份、油脂高的嚇人。
破解點心危機
點心或零食的給予也傷透家長腦筋,如給予過多洋玉片、炸薯條、炸雞或千層餅乾、硬式餅乾等,其富含反式脂肪酸,會取代必需脂肪酸(EPA、DHA)的代謝,使孩童思維及智力受影響、反應變遲鈍;相反的選用堅果類,反而能提升智力及記憶力。給予過多色彩的糖果或餅乾會讓孩童過動或引發過敏反應,所以選用市售包裝餅乾時看一下成分,避免選用「人工色素××號」的食品,如起司捲、起司口味玉米片…,可選用戚風蛋糕類的杯子蛋糕或海綿蛋糕…等。
家長多一份健康飲食關注、多一個榜樣,讓孩童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,才能營造孩子的健康人生。
作者:臺安醫院營養師 李祥瑞
出處:臺安醫訊第19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