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們終於度過忙碌的期中考,而我們大人也能稍微喘口氣、放鬆一下。回想準備考試時總是有不少的讀書計畫,但計畫總趕不上變化,本來以為時間管理非常恰當但最後仍覺得時間還是不夠,不知道是「我們管理時間,抑或是時間管理我們?」

父母總是督促孩子「快點把功課做完」、「快點把晚餐吃完」、「快點洗完澡」… 希望能壓榨出更多的時間來做評量、寫測驗卷,於是「快點」便成為每個家長的口頭禪。可是真正的「時間管理」難道就只是為了增加速度、提早完工,變成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夢靨嗎?曾有學者明確地指出:「管理時間最終的目的不為了效率,而是為了要有美好的結果」。因此,如果「快點」的結果是把身體健康搞壞、生活學習範圍變的狹隘,這就不是「時間管理」的目的。

讓孩子把「時間管理」的能力養成,對於日後的獨立自主是有所助益的。我們可藉由先幫孩子準備手錶,讓他們對時間有所認識;再來建立部分常規如幾點前就寢、功課做完才能玩等,逐漸培養生活的自律性;最後,有了生活自律,大人便要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,當然剛開始可以在旁予以協助,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而不是永遠生活在別人的規劃中。

「時間管理」是個大工程,但是我們若將它分割成幾個子計畫,便可以築夢踏實。父母的角色需要從一開始「支配者、計畫者」轉換成「協助者、傾聽者」,而孩子的心境亦須由「被動執行者」成熟至「主動規劃者」。如此一來,「時間管理」不再是親子間巨大的麻煩與難題了,反倒是親子間最好的機會和溝通橋樑。

 

作者:臺安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    王和順
出處:臺安醫訊第178期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關係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咕嘰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