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臺灣的近視人口越來越多,年齡層也越來越年輕。近幾年來,隨著3C科技的迅速發展,數位電視,平板電腦,智慧型手機…變成我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物品。人們從這些商品中獲得了許多便利和幫助,但是,長期的依賴,也造就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和健康問題。許多家長把平板電腦,手機分享給小孩使用,就像保母一般,小孩只要一盯著螢幕畫面就安安靜靜的,不吵不鬧,有時候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,這對眼睛來說,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負擔,孩童也因此暴露在近視的危機之中。

臺灣學齡童近視進程分析

在臺灣,根據調查,通常發生近視的年齡有兩個高峰。一個是7~8歲、一個是13~14歲。孩童越早罹患近視,近視度數越容易增加,也越難控制,以後變成高度近視(600度以上)的機會越大。一般來說,小一到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0~125度,小四到國三每年增加75~100度,高中之後平均增加35~40度,大學後大約每年只增加25度。近視眼不但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,也可能因高度近視產生其他併發症,例如: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退化、青光眼、白內障等,這些都會造成視力受損,甚至失明,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近視眼只要戴眼鏡就好,我們必須嚴肅的看待,不能低估了它的嚴重性。

近視的預防

(參考資料: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視力保健作業指引與建議事項)

  1. 養成每天戶外運動的習慣,建議每天2小時,每周達到14小時。
  2. 看書寫字,打電腦或其他近距離活動,坐姿一定要端正(讀書寫字應保持40公分的距離),光線要充足(慣用右手者,檯燈應設置在書桌左前方,慣用左手者,則設在右前方),每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(閉眼休息或遠眺遠方)。
  3. 小於2歲以下的兒童應避免觀看螢幕或其他近距離的活動,切莫讓幼童長期接觸電腦電視,即使大於2歲,每天也不要超過1小時為佳。
  4. 每半年或定期到眼科醫療院所檢查眼睛。

近視的定義與檢測

近視的定義,因角膜和水晶體的屈光度太強,或眼軸太長導致影像成像在視網膜的前方,而非在網膜上,所以無法獲得清晰的視力。近視的初診檢查,度數增加,或需配眼鏡者,建議安排散瞳驗光檢查。孩童在驗光檢查時,常常因眼睛疲勞,眼睛過於用力造成度數變化,為了測量準確的度數,醫師在檢查過程中給予短效的散瞳劑,來麻痺睫狀肌,讓眼球放鬆。散瞳的過程約半小時左右,即可測量度數。散瞳後會出現畏光與看近的地方模糊不清的現象,一般短效散瞳劑約4~6小時後就能自然恢復,請勿過度擔心,但暫時不適合駕駛交通工具,以免發生危險,建議戴帽子或太陽眼鏡以避免強烈陽光。

短效散瞳劑可能會引起的副作用有:結膜充血、口乾、頭痛、點狀角膜炎、眼壓升高(罕見)、中樞系統干擾(罕見)等。若散瞳後有發生上述症狀,應立刻告知醫護人員或返院檢查。

有效抑制近視的治療方法

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和過度調視被認為是近視主要的原因。所以目前醫界公認最有效治療近視的方法,是點長效睫狀肌麻痺劑-阿托平(Atropine)眼藥水,來抑制近視度數的惡化。但由於散瞳會導致畏光,看近模糊的症狀,所以可能讓孩童使用的意願降低,進而影響治療效果。對於在夏季,或陽光較強的地方,建議在戶外戴太陽眼鏡,避免直視陽光來保護眼睛。阿托平的使用,建議要到國中畢業後,即度數較穩定為止,再慢慢停藥。當然,停藥之後還是要長期追蹤度數,每半年檢查眼睛。

角膜塑型片效果仍有存疑

角膜塑型片的配戴,是利用硬式高透氧隱形眼鏡壓平角膜,改變角膜弧度來減少度數,可以短時間降低度數,讓患者夜間配戴,白天時可以有清楚的視力,這個優點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,但長期來說是否可以預防近視眼眼軸的增長,目前效果仍有存疑。建議配戴前一定要謹慎做好鏡片的清潔,否則還是有角膜缺氧和潰瘍的風險,如配戴過程有不適,先停戴並找眼科醫師詳細檢查。

結論

近視的防治,需要持續多年,近視眼是一條不歸路,一但近視,度數就會不斷增加下去,唯有長期的控制和追蹤,才能防止高度近視,維持一生的視力健康。

 

作者:臺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   鄭碩方
出處:臺安醫訊第200期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近視治療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咕嘰媽媽 的頭像
    咕嘰媽媽

    咕嘰咕嘰-育兒知識分享部落格

    咕嘰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