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責聲明
本部落格資料為網路資訊收集整理,僅供參考用途,並不代表醫師、治療師、護理師的專業意見。如需尋求醫療診斷,請向專業醫護人員諮詢。本部落格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,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

目前分類:寶寶照護 (2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F1462435287198.jpg

 

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,哭就是他們的語言,

在嬰兒還不會用語言、手勢等和外界交流時,

哭鬧就是嬰兒向我們表達需求的唯一方式

但嬰兒是不會無緣無故哭鬧的,她哭鬧總會有什麼地方不適。

新手媽媽們不要為嬰兒的哭心疼而煩惱,那是寶寶在和媽媽說話,

讓我們一起聽懂嬰兒的語言,了解他們的需求

到底有哪些原因會讓寶寶哭鬧不止呢?

 

 嬰兒哭鬧的幾種形式 

飢餓時哭:平坦而有節奏,邊哭邊覓食。哺乳後,即入睡。

受到驚嚇或打擊時哭:哭聲高而尖,迴聲長而短,做媽媽的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處理。

疼痛時哭:鬧哭聲忽緩忽急,不覓食。

身體不舒服時哭:如臥位不適、衣服過緊、蚊蟲叮咬等,此時寶寶特別煩躁,四肢扭動、眉頭緊皺。處理舒適後即可停止。

受到驚嚇或打擊時哭:哭聲高而尖,迴聲長而短,做媽媽的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處理。

 

 

※ 本文分享之內容取自「媽媽育兒百科」

更多詳情請至 >> http://mombaby.tw/article1538.html

 

咕嘰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咕嘰媽提醒各位媽咪,諾羅病毒容易產生群聚感染。要多關心小朋友,並且注意衛生,如果不小心感染上的話,請不要讓孩子外出,避免交叉感染。

 

轉發自好醫師新聞網


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,國內近四週(2月12日至3月11日)腹瀉疫情上升,群聚通報數增加,以感染諾羅病毒為主,多發生於校園且較高於去年同期。目前為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,呼籲學校應做好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管理,並加強師生飲食與手部衛生等衛教;民眾也應落實勤洗手等個人良好衛生習慣,生病應在家休息,避免疫情傳播。

近四週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上升;急診每萬人口就診率以7至12歲及13至18歲兩年齡層呈現上升。腹瀉群聚通報數由單週18至21件增加至上週共41件,校園群聚案件也由單週14至23件增加至上週共30件,且高於去年和前年同期。近四週累計通報108件腹瀉群聚中,72件為校園群聚(占67%),以國小至高中50件為多,其次分別為餐飲旅宿業(11%)及營區(7%)等場所。108件群聚案件中共70件病原檢驗陽性,其中68件檢出諾羅病毒(占97%),包含29件為國小至高中校園群聚案件及13件幼兒園群聚。

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傳染,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、和患者密切接觸、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,故常造成校園等大規模群聚發生。預防方式為如廁後、進食或準備食物前落實手部及個人衛生防護,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、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、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(尤其是貝類等水產品)。

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,民眾如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絞痛、發燒等症狀,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,再恢復上學或工作,並注意正確洗手,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。

文章標籤

咕嘰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